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,建设制造强国,必须加强技术研发,提高国产化替代率,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,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。
当前,关键技术“卡脖子”与品牌“多而不强”问题困扰着国内多数自行车企业,自行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旧困难重重。在建设制造强国的新征程上,自行车企业该如何另辟蹊径,不断塑造自身品牌和优势,形成中国自行车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?这些都需要企业在创新求变中给出答案。【报纸原文】
作为天然纺织用植物纤维,棉花是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和纺织工业原料。棉花产业不仅事关棉农收入、乡村振兴,还关系到下游纺织产业链安全。
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棉花产业发展。2022年7月13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四三团考察调研,在农一连棉花种植基地,走进田间,察看棉花长势,向正在田间劳作的种植户、农技人员询问棉花种植、销售和家庭收入等情况。【报纸原文】
每秒钟超3000个快件进入寄递渠道、平均每天有7亿人次与快递接触……时下,收发快递已是无处不在、无人不用的生活场景。邮政快递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,连接千城百业、联系千家万户、连通线上线下,在贯通经济流通大动脉、畅通民生微循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【报纸原文】
作为我国基础雄厚、体系完备、辐射面广、享誉海内外的产业,china“made in China”的故事在新时代如何铺展?经济日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,陶瓷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,大而不强的现状有待改变,只有处理好“新与旧”“内与外”“高与低”“制与智”“灰与绿”的关系,才能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。【报纸原文】
2022年12月23日,中国宝武与中钢集团启动重组。经国务院批准,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划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,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。
两家钢铁企业实施重组,是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央企业第一例集团层面的战略性重组,对于优化我国钢铁工业布局、提升钢铁产业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。
【报纸原文】
2014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集团考察时强调,“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,要加大研发力度,认真研究市场,用好用活政策,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,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”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增强产业对绿色消费的有效拉动和汽车强国的创新支撑,新能源汽车具有风向标意义。【报纸原文】
当今世界充满挑战:经济复苏艰难曲折,国际关系错综复杂,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。当今世界也充满机遇:全球科创格局正在经历新一轮重塑,全球科创中心正逐步向东转移。
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,多次强调,要加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,使创新成为统筹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。
【报纸原文】
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和原产国,大豆种植历史悠久。几千年来,一直是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大国。1954年,中国大豆产量被美国超越,后又相继被巴西、阿根廷超越,现为世界第四大豆生产国。1996年,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,进口量逐年增加,对外依存度超过80%。【报纸原文】
百姓开门七件事,茶列其中。
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。目前,全球有60多个产茶国和地区,茶叶年产量近600万吨,贸易量超过200万吨,饮茶人口超过20亿,茶文化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。
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。多年来,我国茶产业继承传统、探索新路,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生活需要,已成为促进三产融合、助力脱贫攻坚、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支柱产业。
茶,是文化,是传承,也是财富,涉及数千万人的生计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,多次到茶区茶企考察调研,并强调“要统筹做好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这篇大文章”。那么,中国茶产业如何主动融入并服务新发展格局,做好统筹发展这篇大文章?【报纸原文】
清晨,弥散在空气中的牛肉面香唤醒沉睡的城市。兰州人的早晨,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。牛肉面已成为他们生活中,抑或情感上不可割舍的一部分。2019年8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,黄河岸边,兰州市民们讲起了幸福感,习近平总书记幽默地说,你们幸福的一个原因还有兰州拉面。【报纸原文】
眼下,春耕生产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,农作物用种渐入高峰。一粒粒种子将在广袤大地生根发芽。
4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考察调研时强调,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。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,才能端稳中国饭碗,才能实现粮食安全。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,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。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。
粮食安全,种子是保障;现代农业,种业是基础。对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,种业关系饭碗。种业发展水平怎样、难题在哪,如何补短板、强优势,怎样控风险、促振兴?
小小一粒种,牵动着人心,孕育着希望。
我国育种家数量世界第一,种业基础研究世界一流,为何出大品种的能力却不是世界一流?【报纸原文】
北京2022年冬奥会、冬残奥会精彩落幕,而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则大幕初启,期待演绎出更加精彩的乐章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就像是一个弹射器,可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”。以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、冬残奥会为契机,短短几年,我国冰雪产业随着冰雪运动的开展而“出山海关”,“过长江”“越秦岭”,南展西扩东进,从起步到发展,经历着一个快速成长期。【报纸原文】
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,耕地红线是14亿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底线。
2021年末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“三农”工作。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耕地保护提出明确要求: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,农田就是农田,而且必须是良田。
这意味着,守住耕地红线,不仅数量上不能减少,质量上也不能搞“变通”。【报纸原文】
谁也没有想到,一场能源供需博弈,让煤炭重新成为舆论焦点。
一年间,煤炭坑口价格由每吨五六百元直逼3000元大关。不仅煤价上了“过山车”,有的供电企业竟然“断顿”,少数地区出现拉闸限电,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。尽管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的多项保供政策取得阶段性胜利,但其暴露出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。【报纸原文】